大灣區教育年會暨首屆大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于2023年12月28日在廣州盛大舉行,大灣區教育研究院和京師時代教科院聯合隆重發布《2023年十大教育熱詞》,灣區人以獨特的視角,一如既往地梳理2023年教育界發生的熱點事件,緬懷過往,以啟未來。
ChatGPT,開啟數字化人工智能新時代
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OpenAI [1]研發的一款聊天機器人程序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基于在預訓練階段所見的模式和統計規律,來生成回答,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寫論文等任務。2023年4月12日,此前臨時禁止使用ChatGPT的意大利開出了解禁的條件,但13日,西班牙國家數據保護局和法國國家信息自由委員會分別宣布對ChatGPT展開調查。同日,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宣布成立專門工作組,以促進各國協同調查,并就各數據保護部可能采取的執法措施交流信息。
“ChatGPT”的誕生可謂石破天驚,震撼了全世界,“漢語盤點2023”中,ChatGPT當選年度國際詞。“以承認生成式人工智能給科學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巨大改變”。顯然,ChatGPT引爆的新一輪變革中,也讓我們意識到人工智能必然顛覆我們的教育,人工智能時代快速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學校的數字化建設已經進入到數字化時代。
山河大學,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的現狀
“山河大學”源于網友的玩笑——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343萬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總共是三十多億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對此做了回應:關于“山河大學”,教育部已經關注到。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教育部將圍繞增強國家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這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的現狀。
中考省級統一命題成為趨勢,每一項新政都是為了助力教育公平
9月1日,廣東省教育廳粵教考〔2023〕14號《廣東省教育廳關于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24年廣東全省中考是統一命題。
11月1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2024年起,全省中考統一命題!分配生比例2025年不低于70%!
中考改革,省級統一命題成為改革趨勢。每一項改革,都是為了助力教育公平。
“鼠頭鴨脖”打了誰的臉,食品安全問題大于天
6月1日,一則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出現并廣泛傳播,視頻顯示一名食堂內發現了疑似老鼠頭的物體。6月4日,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反復對比確認這個異物就是鴨脖。6月10日,針對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成立由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最后確認此異物就是鼠頭!
至此,“指鼠為鴨”羅生門事件終于真相大白,網友關于“這明明是鼠頭”的質疑不僅成立,而且推動了社會輿論的走向,如果沒有大家的堅持,此次事件可能就蒙混過關。正是眾多民眾相信自己的“眼見為實”,讓鼠頭事件經過權威調查后終于有了令人信服的解釋。
人口減少,未來中小學將迎來優化調整
新生兒下降,幼兒園率先受到了沖擊。根據教育部2022年教育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這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這一變化將深刻影響到小學、中學及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預測,2023年出生人口可能降至800萬以下,未來中小學將迎來優化調整。
我國在2016—2017年出現過短暫的出生人口高峰,隨后出生人口斷崖式下跌,2021年出生人口下降到1020萬,2022年為956萬,2023年數據暫未出,有人說可能會降至800萬以下,具體多少要看最后公布的數據。
怎樣布局發展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須做出前瞻性的教育發展規劃。采取哪種戰略,這對孩子的入學,以及未來構建生育友好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持證拉屎,反映了中國教育的內卷,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吧
今年9月,有網友發視頻稱陽江一學校高中生要帶通行證才能進廁所,并且牌子上印有學校蓋章。持證拉屎一下沖上了熱搜。網友紛紛調侃教育局下一步是否會實行“限號拉屎”。
“課間10分鐘消失”現象由來已久。2019年一項針對1900多名家長的調查顯示,75.2%的家長認為身邊中小學“安靜的小課間”現象普遍,且在小學最為突出。《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要求,學校不得設置侵犯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學校應當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學生在課間、課后使用學校的體育運動場地、設施開展體育鍛煉。
12月8日,深圳市教育局發文要求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公、民辦學校,從2024年春季學期開始實行每天一節體育課。為深圳市教育局點贊。
持證拉屎,反映了中國教育的內卷,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大學校園開放,大學校園進入公眾資源
今年暑期,為了進入北大校園,還誕生了一批進校黃牛黨。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植“跨欄”入校,以此回避“刷臉”入校要求,將此話題推上熱搜。這件事成為網絡熱點之后,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高校先后對校園開放和管理作出改進。
大學的使命不應局限于“象牙塔”,而應打開“校門”,融入社會,為民眾和社會進步服務。“如果大學的校門是關閉的,很難想象它的思想是開放、包容的。”大學校園的開放絕不僅限于空間維度,更意味著創新創造、思想碰撞的無限可能。我們不該忘記,包容與開放才是大學的常態與本色。
2023年有68所大學(46.26%)發布了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校園的政策。其中,985工程大學的校園開放占比56.41%,“雙一流”學科大學的占比56.25%,而211工程大學的占比僅36.84%(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有近一半的大學發布了校園開放政策。
孔乙己文學,是對當下教育制度和就業觀念的一種反思
“上學時,人人都笑孔乙己;畢業后,人人都是孔乙己”“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這是網友“失意書生”的獨白,引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且登上了熱搜。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158萬人,2024年預計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1187萬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客觀存在。“孔乙己文學”描繪的是當代部分年輕人念了大學,“畢業即失業”反映了網友找不到心儀工作的挫敗感和苦悶心理。
網友自比“孔乙己”,并不是只為了自嘲,也是對當下教育制度和就業觀念的一種反思。
挖呀挖呀挖,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吧
“挖呀挖呀挖”,這段時間刷抖音真的是挖的我腦袋疼2023年4月24日,桃子老師的《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的視頻爆火。5月1日,新華網抖音賬號以《幼兒園老師用溫暖的歌曲,帶給花朵們溫馨的童年》為題,轉發了這則視頻。
這段視頻之所以爆火,我想一方面是引起了我們逝去的快樂童年的追憶,另外一方面是不是是對現在幼兒園存在的過度小學化的反思。一部分家長時刻處在焦慮之中,明明知道“雙減”“幼兒園小學化”的弊病,卻又不停地讓孩子“補不補”,問幼兒園的孩子“學了多少東西”,讓孩子過個快樂的童年吧!
教育強國建設,賦予教育新的戰略地位、歷史使命和發展格局
2023年1月12日至13日,教育部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深刻認識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有力回答“強國建設、教育何為”這一時代課題。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意義,賦予教育新的戰略地位、歷史使命和發展格局,極具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